趙弘殷

宣袓

杜太后

趙匡胤

太祖

趙光義

太宗

趙匡美

魏王

趙恆

真宗

趙禎

仁宗

趙曙

英宗

趙頊

神宗

趙煦

哲宗

趙佶

徽宗

趙桓

欽宗

趙構

高宗

趙昚

孝宗

趙惇

光宗

趙擴

寧宗

趙昀

理宗

趙禥

度宗

楊太后

趙顯

恭宗

趙昰

端宗

趙昺

昺帝

宋皇臺簡史

未皇臺,為九龍古蹟名勝之一,其舊址在九龍半島,未時為官富場,距離九龍城約半英里,原名聖山,位於馬頭涌一小崗之上,崗高一百四十尺,周圍二千尺,三面向陸,東臨九龍灣,台為一巨石,半陷空際,下有小石突出乘之,空隙處,可容十餘人坐立,未朝景炎二年,西歷一千二百七十七年,未端宗自福州退出,循海南來,駐蹕於此,築有行宫在巨石之下,嘗置御座,後人為紀念未代君臣抵抗元人侵略之壯烈犠牲,遂於巨石之上,題有{宋王臺}三個大字。
香港政府,為保存名勝古蹟,一八九九年,訂有保存宋皇臺條例,禁止在該處採石,或建築屋宇,並築有石圍,圍繞其地,以供遊人登臨憑弔之所。一九四三年,日軍佔踞香港時,擴築飛機場,爆裂巨石,分為三塊,但其中一塊,石面所刻{宋王臺}三大字,完整無損。及至香港光復後,政府初期以為刻有題字之石塊已被破壞,於一九五零年,取消保存宋皇臺條例,並將該地列入一九三六年,第二十九條例範圍內,作為公共遊憩之地,嗣因擴建放德機場,將該小崗九平。至一九五四年,華民政務司視察該地時,見石上所題【宋王臺】三大字,依然完整,於是提出建議,將該部份鑿出,予以保存,並在譚公道與未皇臺道交界處,距離原址約三百尺,另建未皇臺公園,將題有【宋王臺】三大字石塊,移置園中,以留紀念。我趙族宗親總會,請求香港政府,建立中英文石碑各一方,記述其事之始末,以供後人瀏觀,並由趙族宗親總會,蒐集古今詞人題詠,及有關圖文資料編印未王臺紀念集,獻呈英女皇陛下,及贈送政府機關首長,海內外各大圖書館庋藏。
未皇臺紀念集,以道林紙精印,凡一巨冊,共三百餘頁:分為:圖像、志乘、考證、文藝、記錄五大部,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具有獨特卓越之民放精神,及未代一部份史實之重大價值,為港九年來,歷史文獻之一巨著,印行二千冊,已存書無多。 至於石上所提之「王字「,係沿用元人修史,宋末二王本紀之謬誤;其實宋末益王「昰「即位於福州,號端宗,稱為端宗皇帝,衞王「昺」即位崖山,號帝昺,稱為祥興皇帝,應以白頭皇之「皇」字為正。

      

宋祥興帝皇陵籌建經過

帝諱曰昺,度宗三子,端宗之弟,俞秀容所生也.生於度宗七年.封衛王.端宗崩,羣臣多欲散去,樞密使陸秀夫曰:「度宗皇帝尚有一子,應嗣立,古人一城一旅,尚致中興,今百官有可皆具,士卒尚有數萬,天意若未絕宋,難道竟不可為國耶!」乃與眾人奉帝即位於”石匈”州,改元祥興,時帝年八歲,仍由楊太后聽政,封陸秀夫為左丞相,張世傑為少傅.時適都統凌震與轉運判官王道夫復取廣州,世傑逐擇廣州之厓山,以為天險可恃,奉帝移駐.帝詔加文天祥少保銜,封信國公.張世傑為越國公.四處義士傑,舉義響應,此時官民已有二十餘萬.元寇震驚,命襲廣州.宋兵敗績.陸秀夫度不能脫.隨語帝曰:「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不可受辱.」即朝服負帝,同溺於奇石之下.後遺賅漂流至寶安縣赤灣,有羣鳥飛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見而異之,設法拯上岸,帝面色如生,服式異常人,僧知是帝骸,乃禮葬於獅山之陽.立石為記.文曰:「趙宋少帝之墓」我趙族後人,年流雖久,亦無人知也.
清光緒末葉,新會族人普人普任公,好青鳥之術,尋龍追穴,偶至赤灣,得聞土人言,附近有宋少帝墓在,因懇為嚮導前往,發現於荒煙野草間,深感愧為皇裔.歸港告諸旅港趙商人.倡議修陵,母使湮沒六百餘年之祖陵,長與草木同腐,乃於一九O六年,時為光緒三十二年,成立祭陵會,將修陵餘款,儲作基金生息,為每年祭祀之需,本會亦即肇基於此.

日寇侵華,香港淪陷,交通因而梗塞,十載歲月,不可謂不長,帝陵四週,野草蔓生,荊棘林立,已無跡象可尋,故每年天后誕前後十天內,皆假座大酒樓,設少皇陵遙祭,直至一九六三年起本會已置會所,始在本會禮堂神位前舉行祭祀,以表祟德報功,以盡子孫孝思之道,直至一九八三年,赤灣南山油田後勤基地設立.適本會副理事長煦年宗長,隨「看今朝」旅行團往赤灣旅行,請招商局深圳旅行社留心我宋祥興帝山墳,如有發現,請即通知.及後南山油田後勤地,在披荊斬棘之下,果發現祥興帝皇陵,待該旅行社通知,則消息已在廣州羊城晚報發表兩日矣.經理事會議通過:即日成立籌委會籌款重建矣.

當屆理事會理事長趙泰宗長:適值為「生日會」東主,特加邀請全體首長參與宴會,共同商討籌募會議,是晚席捐得善款十餘萬元,半月已籌得二十餘萬元,經多次往蛇口興招商局旅行社開會,商討重建宋祥興帝皇陵事項.卒獲協議:由趙族宗親總會出資港幣二十五萬元,招商局旅遊公司出資十五萬元,完成此項任務.



先祖趙雲史略

  先祖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身材魁梧,姿顏雄偉,勇敢善戰。早年在邵衙為普通軍人。
  初平二年(一九一年),袁紹稱冀州牧後,與公孫瓚相爭,常山郡人公推趙雲為頭目。率領大伙去投公孫瓚,這
一年,劉備亦來投公孫瓚。劉備與趙雲相唔,非常投機,趙雲非常敬重劉;對公孫瓚則嫌他胸無大志,不可久靠,
所以趙雲趁兄喪而離開公孫瓚回家。
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去投袁紹,當時劉備單身亥逃出,在鄴城遇見趙雲。從此趙雲便追隨劉備,終身
不渝。
  建安十二年,曹操大將夏侯惇。
  建安十三年,劉備兵敗當陽長坂,趙雲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劉備之子劉禪於懷中,亦保護劉備之太太甘夫人,
安全歸來。
  赤壁戰後,趙雲隨劉備平定荊州諸郡,劉備命趙雲為偏將軍,代替趙範為桂陽邵太守。趙範有寡嫂年輕貎美,
趙範為與雲打好關係,欲將寡嫂嫁與趙雲,為趙雲所拒。
  建安十七年,劉備開始進攻劉璋,劉備召孔明、張飛、趙雲,卒兵入蜀相助。劉備得成都後,任命趙雲為翊軍
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趙雲隨劉備進攻漢中;蜀軍斬殺夏侯淵後,曹操帶大軍來爭漢中,一次,曹軍運大批到北山下,
黃忠認為可趁機搶奪,便帶領部下及趙雲所屬的部隊出擊,黃忠過時未返,趙雲便帶着數十騎輕裝出圍,(一種城堡
式的兵營),接應曹軍將趙雲等團團圍住,趙雲等殺出圍後,發現部將張著受傷,仍在包圍中。當時趙雲等又殺入重
圍,救出張著,然後帶領大伙退回圍子,當時,鈣陽縣知事正在這裡守圍。他一見曹軍湧來,便要關門扼等。偃旗
息鼓,曹軍疑圍內有伏不敢入圍,並慌忙退出。趙雲令擂響戰鼓,一下子便鼓聲震天,又令以箭射敵,曹軍驚恐,
自相踩踏,墮入漢水中,不計其數。次日制備來營地視察,禁不住說:「子龍一身都是膽」。
章武元年,劉備要發兵攻吳,趙雲則主張攻曾,劉備不聽,趙雲不被參加此場戰爭,結果劉備戰敗。
  劉備之子劉禪嗣位初期,與東吳關係緊張。這時趙雲被命為鎮東將軍。駐軍巴地。
  建興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
  建興六年,諸葛亮北攻,趙雲作為前軍被派往箕谷,曹真以主力相拒,趙雲以少敵多,以弱敵強,牽制了曹軍的
主力部隊。作戰時,趙雲身先士卒,率兵攻祁山,進攻失敗撤軍。趙雲整好軍隊,親自斷後,隱步撤退,避免人員及
物資的損失。
  趙雲病逝於建興七年(二二九年),享壽六十一歲。